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差异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探究
小类:
管理
简介:
在新形势下,农村应当以坚决执行和落实国家政策为前提,因地制宜的开展促进本村经济发展的工作,为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的良性运行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保障,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任务。 笔者以务农为主的长治市岚水乡岚水村和以发展工业为主的长治市南宋乡东掌村为例,通过对比分析研究集体经济规模差异化背景下两个农村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并总结出适合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机制,为农村“养老难”提供可行性建议。
详细介绍:
本文采用资料收集的方法,通过结构式访问的方式,对长治市长子县岚水村和长治市长治县东掌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收集的资料并结合中国农村养老现状,笔者总结出两条在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差异化背景下可以并行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1)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与养老机构相结合的老年风险内在调解机制;(2)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的老年风险主动预防机制。前者适用于集体经济规模小,经济落后的农村;后者适用于集体经济规模宏大,经济较发达的农村。两种养老机制并行,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争取第一种养老机制向第二种养老机制过渡,最终实现统一的农村养老机制。两种机制的共同点在于依赖于本村集体经济规模的发展程度。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是全国人口的80%,约9亿农民。妥善解决广大农村的养老问题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生育率迅速下降,家庭人口结构模式变化巨大,小家庭和核心家庭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大家庭格局,子女数量的减少使下一代赡养上一代的经济承受能力迅速下降,家庭的老年生活保障功能逐渐弱化。虽然农村的生育率大于城市,但是城市化进程的趋势尚未改变,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进程,农村养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探究适合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能够解决严重的农村老龄化问题,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型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缩小城下差距,统筹区域平衡发展。 在新形势下,农村应当以坚决执行和落实国家政策为前提,因地制宜的开展促进本村经济发展的工作,为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的良性运行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保障,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任务。 笔者以务农为主的长治市岚水乡岚水村和以发展工业为主的长治市南宋乡东掌村为例,通过对比分析研究集体经济规模差异化背景下两个农村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并总结出适合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机制,为农村“养老难”提供可行性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当前,伴随社会发展与变革,传统的养老方式开始受到各种挑战,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机制,笔者选择农村集体经济规模较弱的岚水村和集体经济规模发达的东掌村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不同经济条件下适合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机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文章的科学性体现在采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采用的养老机制也不同;但是食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笔者也看到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提出了两条农村养老保障机制并行并逐渐统一成“养老风险主动预防机制”的设想。 独特性体现在笔者没有循规蹈矩而是建议集体经济规模较小的农村采用“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与养老机构相结合的老年风险内在调解机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于集体经济薄弱的乡村采取“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与养老机构相结合的老年风险内在调解机制”,可以促进家庭保障功能的社会化,还可以为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奠定基础。 对于集体经济发达的乡村采取“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的老年风险主动预防机制”,可以缓解代际冲突,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降低老年风险,将老龄化问题转化为老龄优势。

作品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生育率迅速下降,家庭人口结构模式变化巨大,小家庭和核心家庭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大家庭格局,子女数量的减少使下一代赡养上一代的经济承受能力迅速下降,家庭的老年生活保障功能逐渐弱化。虽然农村的生育率大于城市,但是城市化进程的趋势尚未改变,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进程,农村养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探究适合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能够解决严重的农村老龄化问题,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型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缩小城下差距,统筹区域平衡发展。 本文采用资料收集的方法,通过结构式访问的方式和实地考察,总结出两条在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差异化背景下可以并行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1)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与养老机构相结合的老年风险内在调解机制;(2)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的老年风险主动预防机制。前者适用于集体经济规模小,经济落后的农村;后者适用于集体经济规模宏大,经济较发达的农村。两种养老机制并行,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争取第一种养老机制向第二种养老机制过渡,最终实现统一的农村养老机制。两种机制的共同点在于依赖于本村集体经济规模的发展程度。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篇研究论文在学院举办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课题汇报中审核通过。

参考文献

[1]张民省,王晓晨主编.社会保障学(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董克用,王燕.养老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詹成付,王景新.中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6]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调查、结构式和非结构式访问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目前农村养老保障机制尚未确立,加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各村根据经济情况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只能覆盖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也几乎是比较富裕的农村居民,尚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大多数不发达农村地区和没有能力投保的贫困农村居民,实际上养老问题更加严重和紧迫,这种制度无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正面临贬值危及,但是尚未有效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2010年4月中央组织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老干部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养老服务要主动与社区取得联系,要社区为老干部就近开展学习、就近开展活动、就近得到生活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更多的方便,“就近”原则成为开展社区养老的中心指导思想。笔者的探究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就是以建立农村社区和养老机构为基础,对于集体经济规模欠发达的地区采用“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与养老机构相结合的老年风险内在调解机制”,对于集体经济规模发达的地区采用“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的老年风险主动预防机制”,将老年人依旧安排在他们生活的农村,但是在农村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社区服务和养老机构服务。这两种机制可以根据经济的发展及时调整,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国外也面临老龄化问题,他们并没有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所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比较顺利。日本主要通过颁布法律保障老年人的权益,美国更鼓励储蓄和个人投资计划,巴西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服务和低保,但是这些不同于我国的国情,我国农村老年保障机制探究应该着重考虑中国农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