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对“90后”大学生关于同性恋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研究——兼论社会变迁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小类:
教育
简介: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90后”一代形成了独特的亚文化,并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缔造了“90后”大学生独特的价值观。本研究希望借助同性恋这个主题,通过对“90后”大学生关于同性恋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研究,来揭示社会转型对“90后”大学生的亚文化及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及多元文化交融对其价值观形塑的影响,以及此结果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与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关系,最后希望了解这种背景下,这一群体的价值观走向。
详细介绍:
随着社会转型的到来以及转型期进程的加速,“90后”一代形成了独特的亚文化,并在传统性文化、性观念及西方性解放思潮和同性恋亚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的影响下,缔造了“90后”大学生与众不同的价值观。本研究希望借助同性恋这个主题,来研究社会转型时代背景下,社会转型对“90后”大学生的亚文化及价值观形成有何影响?社会转型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塑有何影响?以及这种结果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与主流社会价值观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最后希望了解,这种背景下,“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走向。 本研究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程度较高,这与社会转型时代中,他们更具备获取各种信息的优势和条件有关;同时,他们对同性恋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包容和理解,这种包容程度高于主流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和排斥的态度,这说明,在社会转型时代的形塑下,“90后”大学生具有与主流社会不一样的独特价值观,并且对主流价值观表现出了超越的态势;但是,受主流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束缚,“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仍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排斥和不接纳,尤其是在对待不同群体作为同性恋者时,他们表现出极其明显的矛盾心理,即对与自己关系不大的群体持有平和的、宽容的心态,而对与自己关系重大的家人和自己,则表现出与主流社会一样的排斥和不认可的态度。这说明,尽管社会转型背景能够形塑出“90后”大学生独特的价值观,但是社会主流文化仍具强势地位,“90后”大学生在这种情形下表现出既反抗、又妥协的复杂价值观状态。我们进一步探究了“90后”大学生的未来价值观走向,即在与主流社会文化较量、对抗和妥协中不断成长。 本研究是将“90后”大学生与同性恋相结合进行研究的先河,其宗旨不在于了解“90后”对于同性恋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到底为何,而在于以社会学为视角,通过借助同性恋这一载体,来研究和探讨当前社会转型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塑,“90后”大学生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以及“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未来走向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此,我们觉得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实践和社会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本作品借助同性恋这个主题,来研究社会变迁时代背景下,社会转型对“90后”大学生的亚文化及价值观形成有何影响? 思路:从知识、态度和行为三个层面来设计与同性恋有关的结构式问卷,以“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维度来探究“90后”大学生关于同性恋这一主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通过这些状况来揭示社会变迁背景下“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及其变迁趋势。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严格按照社会科学研究程序设计、论证课题;根据抽样方法,选择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问卷,并通过指导教师修改完善和试调查;根据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7.0等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创新性:关注价值观和文化在同性恋研究中的作用;着眼于新时期新兴群体——“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认识和态度的研究;将社会转型、价值观冲突和变迁,以及新时期新生代群体的亚文化结合起来研究,可以体现社会思想发展的最新动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意义:本研究将视角定位于两个不同的群体身上,通过了解“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揭示社会主流大众对同性恋的态度,从而揭示传统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的本质。在实践上能给同性恋群体权益的维护、价值观的定位以及身份认同产生积极的支持和理解。 社会意义:本研究结论对于启发社会大众改变自身价值观,理解和尊重同性恋实际,营造同性恋和谐生活环境,实现人类的和谐共融和社会的公平公正,有着深远意义。

作品摘要

研究结果:“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程度较高;同时,他们对同性恋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包容和理解,这种包容程度高于主流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和排斥的态度,并且对主流价值观表现出了超越的态势;但是,受主流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束缚,“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仍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排斥和不接纳,尤其是在对待不同群体作为同性恋者时,他们表现出极其明显的矛盾心理。这说明,尽管社会转型背景能够形塑出“90后”大学生独特的价值观,但是社会主流文化仍具强势地位,“90后”大学生在这种情形下表现出既反抗、又妥协的复杂价值观状态。 研究结论:一是社会转型时代,形塑了“90后”大学生独特的亚文化;二是多元文化交融,缔造了“90后”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的包容与排斥并存的复杂价值观;三是“90后”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关系:前者对后者的超越与妥协;四是“90后”价值观走向:在对主流社会价值观的超越与妥协中求成长。 研究讨论:一是社会转型:对“90后”大学生群体是利?还是弊?二是多元文化交融:谁来为“90后”大学生掌舵?三是“90后”价值观与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关系:冲突抑或共融?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陆学艺,景天魁.转型中的中国社会[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94:5-6. [2] 郑杭生,李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3. [3] 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430-431. [4] 张北川著.同性爱[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5. [5]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9-70. [6]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237-243,310-315. [7] 霭理士.性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04. [8] 阿尔弗雷德•金西.金西报告——人类男性性行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50. [9]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2.

调查方式

通过自发组织成员,设计研究思路、开发研究问卷、实地进行调查,进行科学统计分析(SPSS17.0统计软件运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是以往研究未将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视为同性恋研究的参照线索和依据。较集中于分析特定时期同性恋存在和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视角较为集中于一种横向扩展。但是未将同性恋这一社会现象纳入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转型背景之下进行分析。因此,以往研究只能算作一种静态分析,而忽视了对其不断演化的特性进行动态分析。 二是以往研究较少关注价值观和文化在同性恋研究中的作用。学者们在分析同性恋产生原因、对同性恋的认识变迁、以及同性恋权利得不到认可和尊重的原因时,倾向于以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方面为权衡标准,认为同性恋是违背伦理道德的现象,是违背宗教懿旨的罪恶现象;对同性恋得不到认可也相应地归于这些方面。但是却忽视了导致这些认识和态度的根本原因。 三是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同性恋自身群体和社会大众对同性恋的态度等研究,而忽视了新时期新兴群体对同性恋认识和态度的研究。研究多集中于从同性恋群体入手,挖掘同性恋产生原因、发生机制等,以及从社会大众的角度来衡量其对同性恋的认识和态度。尽管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到来,各种思潮的涌现,包括性解放思潮在西方世界大肆呼吁要求平等对待同性恋,在一定程度上启示了研究者、政府以及社会大众对同性恋的态度和认识,但是,由于受主流价值观的支配和影响,对同性恋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得到根本上的保证,现实生活中许多歧视、排斥同性恋群体,侵犯同性恋权益的现象仍随处可见,导致同性恋群体处于被压抑的文化角度和生活空间。然而,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新一代群体的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新生代群体不再遵循传统,不再惧怕权威,而是张扬个性,表现出独立于主流文化之外的明显的青少年亚文化。 四是以往研究未将社会转型、价值观冲突和变迁,以及新时期新生代群体的亚文化结合起来研究,难以体现社会思想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往研究倾向于从单维度、单视角对同性恋进行研究,而未将同性恋纳入一种系统的、综合的视角之下进行研究。以往研究虽然注重不同时期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对同性恋研究的影响,而未将同性恋研究纳入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纵向空间框架中进行思考,尤其是随着社会转型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和传播,以往研究者未将社会转型这一大背景纳入同性恋研究领域,也就忽视了社会转型背景下价值观冲突及变迁对同性恋的影响,因而,难以体现出新时期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发展状况。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