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村老人谁来养:以照料服务为视角
小类:
社会
简介:
由于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大规模的向城市流动以及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养老观念的变化,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农村老人的照料问题日益突显。由于种种原因,农村老年人照料服务供给却严重不足,尤其是社会照料服务的发展严重滞后。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老人社会照料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详细介绍:
由于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大规模的向城市流动以及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养老观念的变化,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农村老人的照料问题日益突显。实地调查显示,约有72.8%的农村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或肢体残疾等,约有44.3%老人不能自理或仅能部分自理。农村老人对照料服务有强烈的客观需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老年人照料服务供给却严重不足,尤其是社会照料服务的发展严重滞后。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老人社会照料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为在农村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进行初步的社会政策论证,在提供老人照料服务的同时构建一个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料产业,以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出路的问题,推动农村走上一条以服务业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发展的道路。 思路:研究背景——研究设计——农村老人健康状况——农村老年人照料服务需求与供给状况——影响农村老人对社区照料服务态度的因素——解决方案与政策构想。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该作品在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出了在农村构建一个“低成本、高效率、技术适宜、文化传承与发展相结合、农民乐于接受和可持续的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的政策构想。 该课题研究设计科学、调查资料真实、研究结果正确、解决方案合理、可行、独特,论证过程严密、科学,尤其是所提出的政策构想可堪称“农村老人照顾和护理问题”的破题之作。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养老观念的变化,农村养老问题凸现,其中最困难的则是老年人的照顾和护理问题。本课题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构建农村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的政策构想,不仅有望切实解决农村老人照料问题,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新的出路,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作品摘要

由于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大规模的向城市流动以及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养老观念的变化,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农村老人的照料问题日益突显。实地调查显示,约有72.8%的农村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或肢体残疾等,约有44.3%老人不能自理或仅能部分自理。农村老人对照料服务有强烈的客观需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老年人照料服务供给却严重不足,尤其是社会照料服务的发展严重滞后。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老人社会照料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时间:2010年12月 地点:洛阳理工学院 机构:洛阳理工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名次:荣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吕宝静:《老人照顾——老人、家庭、正式服务》,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2.邬沧萍:《社会老年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姚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 5.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6.杜鹏、武超:《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分析》,载《人口研究》1998年第7期。 7.杜鹏、丁志宏、桂江丰:《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载《人口研究》2004年第6期。 8.陈玉玲:《农村养老问题探讨》,载《河南农业》2009年9期。 9.周昌能:《农村老人的健康与医疗极需关注》,载《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年第4期。 10.李忠香:《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载《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年第6期。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关于中国社会养老问题,学者们从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发展学的理论和视角出发给予了大量研究,但对于老年照料领域的探讨还主要集中在医学领域。此外,我国有关老年人照料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大多局限于城镇社区,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养老与护理问题却少有涉及。下面仅从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出发,针对问题查找有关文献,并将有代表性、启发性的观点综合如下: 一、影响老人照料需求的因素 首先,影响老年人日常照料需求的因素与供给的因素是不同的例如经济方面。其次,与经济供养不同的是,日常照料是一个依赖于社会互动的过程。 最后,向老年人提供照料的行为,更多地取决于照料者的特征,而不是被照料者本身的属性。此时,日常照料需求已经形成,由谁来承担这些照料任务,则取决于不同照料者角色自己的特点以及不同照料者角色之间的互动。 二、社会化照料服务滞后于家庭照料的原因 调查表明,就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而言,老年人对配偶和子女相对比较倚重,而社会化照料服务相对滞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在总结国内外老年人照料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老年人日常照料的角色介入模型,媳在可近度、成本和责任上均比社会化服务具有相对优势。因此,老年人日常照料的社会化服务难以替代家庭照料。 三、农村社区照顾的现状、问题及出路 社区照顾概念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叶军认为农村养老社区照顾的本质就是村域网络资源的整合与运用,核心是村民的参与与合作,是一种多方的合作机制。 为解决这些问题,第一,需要加强舆论宣传,促进老年人观念的转变;第二,农村养老社区照顾要与乡镇、城市的医院和社区服务挂钩,政府应该通过一定措施使乡镇和城市的医院和社区帮助农村社区培训、培养医护人员,同时鼓励城镇医务人员下乡,建立完善的城镇医务人员下乡巡回制度。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