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的网络教研平台
小类:
信息技术
简介:
本作品以兰溪市教科所及各中小学为应用研究对象,从社会网络角度出发,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移植到网络教研平台的研究中,设计开发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教研平台,激发教师将自身的优势在平台上交流与共享,使所有参与教研的教师都能取长补短,各有所获,努力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详细介绍: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1.公文签收:推进无纸化办公,确保教研文件的上传下达 2.问答平台:提供知识分享和交流的汇聚平台 3.圈子建设:群组功能,促进和支持研究过程的交流与分享 4.人脉网络:改善人脉网络结构,促进教师个体知识构建 5.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网上报名,活动展示的网上评论 6.资源超市:提供各学科的教学资源下载,主要用作教研资源的开发、发布、管理、应用。

作品图片

  •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的网络教研平台
  •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的网络教研平台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二、创新点和关键技术 1.问答中心模块:提供知识分享和交流的汇聚平台,功能流程如图1所示。 2.圈子建设模块:提供群组功能,促进和支持研究过程的交流与分享,功能流程如图4所示。 3.社会网络分析模块:这是本系统的一大特色,利用问答中心与圈子中心建立人脉网络,通过对用户的人脉网络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虚拟网络教研社区中人际互动的特点,为我们应用虚拟社区进行教科研服务提供借鉴,使用户参与程度更高、更具活力,如图7,图8所示。 目前国外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都是基于C/S结构,虽然在进行大量数据运算时占据优势,但是操作步骤繁琐,比如要对系统中教研人员的社会网络情况进行分析,首先需要手工从数据库中导出教研人员的关系数据,然后进行数据整理,形成关系矩阵,最后导入到社会网络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步骤繁琐且存在着滞后性,无法实时分析教研人员之间的人际互动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本系统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社会网络分析功能。能够实时显示各个学校教研人员之间的人际互动情况,如下图所示。

科学性、先进性

平台的开发主要采用目前流行的三层Browser/Server模式,开发工具采用Visual Studio InterDev 9.0+VS.Net,编程语言ASP.NET+VBScript+JavaScript;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5,采用Windows 2003操作系统及IIS 6.0 WEB服务器。 目前国外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都是基于C/S结构,虽然在进行大量数据运算时占据优势,但是操作步骤繁琐,比如要对系统中教研人员的社会网络情况进行分析,首先需要手工从数据库中导出教研人员的关系数据,然后进行数据整理,形成关系矩阵,最后导入到社会网络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步骤繁琐且存在着滞后性,无法实时分析教研人员之间的人际互动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本系统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社会网络分析功能。能够实时显示各个学校教研人员之间的人际互动情况,如下图所示。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1.2010年校级学生课题《网络教研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课题编号:2010C040),已结题 2.第九届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二等奖 3.2009年与兰溪市教科所合作,用户反应良好 4.申请软件著作权一项,目前正在受理中,流水号:2010R11L121657

作品所处阶段

中试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实物、产品 现场演示 图片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一、使用说明和适应范围 本系统为教师提供互相交流研讨学习的平台,激发教师将自身的优势在网络教研平台上交流与共享,使所有参与教研的教师都能取长补短,各有所获,努力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本作品的使用人员可以是市级教研机构、各学校行政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应用范围广泛。 二、市场分析和效益预测 网络教研平台具有成本较低,参与者相对广泛,资源高度共享等特点;允许多主体参与,形成学习共同体,有效的提高教研效率;并且组织自由灵活,扩大了教研范围;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息呈现形式多样,丰富了网络教研活动。 该平台的良好应用,避免兰溪经济大环境的疲软影响到教育,较好的促进城乡教师的专业化平衡发展,形成健康、持续、有力的教研体制,稳步促进兰溪市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网络教研是指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起一定区域内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教研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达到教研教学一体化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经济及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是教育实现现代化建设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之一。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拓宽视野,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更广阔的空间,促进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多方参与交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许多省、地、县(区)教研室及一些重点学校瞄准了“网络”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中心优势,开始了“网络教研”新尝试。如山东省淄博市为深入贯彻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与《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实现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的基本目标,着力探索、创新、开拓三级教研网络体系的思路与途径,借助数字化教学教研平台,构造动态、开放、互动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新模式,进一步推进网络教研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教研部门引领作用与教师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大力提升区域教研与校本研修的层次与水平。淄博教科研网、淄博教育网、各区县教研网及各学校校园网的相继建成,网络教研应运而生,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 社会网络分析这几年来极其引人注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从多个不同的途径上测量伴随e-Learning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首先,SNA可以有效地发现e-Learning中参与者的关系和关系的图式;其次,SNA还能清晰告诉我们在已经完成的教育模式中发生了什么,由此,我们可以预期、计划和设计具有更好地促进e-Learning功能和环境的社会的或技术的系统;第三,SNA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行为的新图式、新的社会应用和来自新结构的成果。SNA的大规模分析最初起源于物理学领域中的网络适应性问题,由于SNA需要大量计算,所以这些分析都使用了软件包。近年来又出现了多种可视化的软件处理工具,如UCINET、Net Draw、Net Miner和Pajek等,这些具有很强可视化功能的SNA软件极大地提高了SNA的直观分析效果,促进了SNA在多个领域中的应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