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南宁水文化电视专题片《南宁水韵》
小类:
社会
简介:
为配合南宁市打造“中国水城”的计划,文学院和新闻学院的同学们联手制作一个反映南宁市水文化的电视专题片《南宁水韵》,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建设家乡,并从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专题片希望用形象的电视语言,把南宁的水历史与水文化融铸一炉:南宁留下的远古的贝丘遗址和现在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壮族稻作文化(“那文化”)与铜鼓文化;古水利、古水井和老水街;南宁的抗洪与治水的历史;南宁关于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详细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市在近几十年的城市建设中,取得了令人瞩的成绩,获得了 “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近年来,南宁市又提出重点建设“中国水城”的规划: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形成“一江、两岸、六环、十八内河、八十湖”的城市水网,实现“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水系景观,建成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国内一流亲水城市。为了配合南宁市打造“中国水城”的计划,文学院和新闻学院的同学们决定联手制作一个反映南宁市的水文化的电视专题片《南宁水韵》,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建设家乡,服务社会,并从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专题片希望用形象的电视语言,把南宁这座古城有关水的文化记忆呈现于受众,将研究、回忆、描述、抒情融为一体,把南宁的水历史与水文化融铸一炉:南宁留下的远古的贝丘遗址和现在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壮族稻作文化(“那文化”)与铜鼓文化;古水利、古水井和老水街;南宁的抗洪与治水的历史;南宁关于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让人在一部几十分钟的电视文化专题片中,就能了解到南宁的万年水文化和千年水情怀。

作品图片

  • 南宁水文化电视专题片《南宁水韵》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了配合南宁市打造“中国水城”的计划,文学院和新闻学院的同学们决定联手制作一个反映南宁市的水文化的电视专题片《南宁水韵》。专题片希望用形象的电视语言,把南宁这座古城有关水的文化记忆呈现于受众,将研究、回忆、描述、抒情融为一体,把南宁的水历史与水文化融铸一炉,让人在一部几十分钟的电视文化专题片中,就能了解到南宁的万年水文化和千年水情怀。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成果形式的创新。本作品以电视文化专题片的形式呈现,这种成果形式使科研成果直接成为一种可以应用的文化产品。 2、展现成果方式的创新。《南宁水韵》把原来在学府和书斋中的文化研究成果,用大众传媒中最受百姓喜欢的电视传媒的手段来呈现 3、科研方法的创新。文化研究是文学院所长,而展现文化是新闻学院所长,为了把电视文化专题片《南宁水韵》做成一个文化精品,南宁水文化科研组采取了跨学科、跨年级的合作的方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南宁水韵》表现了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的聚居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的万年水文化和千年水情怀。其中展示的深厚而悠久的地域文化与浓郁而独特的壮乡风情,为培养自己的南宁精心描绘的一张精美的城市名片。电视文化专题片《南宁水韵》可以直接参与到南宁的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去,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的。

作品摘要

早在唐朝贞观八年即公元634年时,南宁就简称为“邕”。“邕”字的本义就是“被水环绕的都邑。”这“邕”字上方的三折,就是环绕南宁古城的邕江的三条支流。一个“邕”字,道尽了南宁人万年的水文化和千年的水情怀! 南宁属于古老的水稻种植区,广西为丘陵地带,骆越先民常在山麓、岭脚地带开垦田地种水稻,“骆越”就是指靠开垦“骆田”而食之民。壮话把水田称为“那”,因此,稻作文化又称为“那文化”。 南宁人在“治洪”的同时,也在“治水”。 近十几年来,南宁从“创三城”到“治五乱”,从建设“中国绿城”到建设“中国水城"”,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争取“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到建设“现代宜居城市”,南宁人从来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 从2007年开始,南宁市全面开展18条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工程,改善城市水环境。2009年,南宁市提出重点建设“中国水城”的规划:“一江、两岸、六环、十八内河”的城市水网,,在不久的将来,穿城而过的18条内河将形成“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核心水系景观。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2009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南宁晚报》、《南国早报》上南宁将打造成“中国水城”的相关报道 《南宁市方志》 《南宁风物志》

调查方式

走访、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图片、照片、影视资料、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