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原经济区”战略下的财经类大学生就业思考
小类:
社会
简介: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整体就业状况的一个晴雨表。缓解就业压力是促进经济健康稳步增长,保障民生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原经济区”日前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届此,“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长三角”、“海西”、“珠三角”等经济区遥相呼应,中部的崛起、河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期可待。我们大学生应当乘此东风,把握机遇,在社会的支持下,高校的指导下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也为中原的发展贡献力量。
详细介绍:
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群体感到压力过大,认知出现偏差,一些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某些专业学科不适应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恰逢此时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使得中部的崛起可期可待,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新的机遇。本文以财经类大学生为例,基于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河南各地市金融等行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介绍了毕业生的自身情况、在校情况与就业状况,并对用人单位的用人情况和对高校的建议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期望以人才支援中部经济发展,以经济供养人才培育,实现双赢。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对河南省34家金融等行业的用人单位和财经类毕业生的调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依据,借鉴经验,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契机促使毕业生、高校、政府三方面共同努力,既使学校专业设置和教学与社会实际和工作实践要求相符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全面了解就业形势,为中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期望此次调研结果能够引起社会及有关政府部门的关注,从宏观政策方面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大学生就业不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更是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利益所在。我们从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并做出独立思考。同时结合自身所处的校园背景,以实证的研究方法对用人单位及历届河南财经学院毕业生进行系统的调研。通过详实的数据,从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对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并探索出一条属于财经类大学生的就业思路。更全面更系统更辩证地认知,对学生、高校和社会三方面具有借鉴学习的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原经济区”日前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而教育部在2011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中强调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如今,尽管人才需求有所回升,但对于大学生而言仍是喜忧参半。笔者希望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相结合,以人才支援中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供养人才培育,在更深层次、更多方面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为改善就业状况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作品摘要

中原兴则中部兴,中部兴则中国兴。本文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部崛起为背景,基于对河南省郑州、信阳、三门峡等17个地市金融、财务、信贷、管理等行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调查,介绍了毕业生的自身情况、在校情况与就业状况,并对用人单位的用人情况和对高校的建议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探索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与劣势,从外部环境和毕业生本身两个层面拓宽了大学生就业思路,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契机实现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人生价值。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调查方式

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对象为河南财经学院近十年毕业生,采用记名问卷方式辅以访谈方式进行。第二部分调查对象为河南财经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单位,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数据的整理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劳动与就业在当前国内外论述较多,思想流派及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尤其是西方经济学中对劳动就业的讨论很多,成果显著,如众所周知的凯恩斯就业理论等。但是针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专著较少,比较有成果的是在研究就业心理方面的就业问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