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情况研究——基于孝感市孝南区的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提供有效的农业生产信息。本作品在调查“农家书屋”工程情况的过程中始终与当地政府积极联系,注重与村民的情感交流。本作品主要采取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所获取的资料都是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科学性。以孝感市孝南区为例,对农家书屋工程实施目的、成效以及需完善之处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从宣传、管理、选址等六个方面进行完善的建议。
详细介绍:
“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提供及时有效的农业生产信息。本作品在调查“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情况的过程中始终与当地政府积极联系,同时,注重与村民的情感交流,打破了农村居民分散性所带来的限制。本作品主要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所获取的资料都是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到了简明数据分析软件以及其他常用电脑软件,具有科学性。以孝感市孝南区为例,对“农家书屋”工程实施目的、成效以及需进一步完善之处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从宣传、管理、选址、技术、设备和社会支持等六个方面进行完善的建议。本作品所得数据和结论为有关部门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依据,具有较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1)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兴农政策;(2)熟悉“农家书屋”的实施情况及今后的发展趋势;(3)搜集建议,分析数据,为相关部门进一步开展“农家书屋”工作提供参考。 基本思路:(1)走访孝南区文体局,了解“农家书屋”工作开展程度,获取相关政策性文件;(2)深入到各抽样的乡镇村进行问卷、走访等形式的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3)分析数据,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成果,做出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先进性:(1)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所获取资料都是第一手资料;(2)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分析所获取的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具有科学性;(3)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到了简明数据分析软件以及其他常用电脑软件,具有先进性。 独特之处:本项目在进行调研的过程中,组织者积极的与当地政府取得了联系,我们的调研结果也为有关部门开展农家书屋工作提供了参考。另外,在走访的过程中,队员们注重与村民的情感交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1)加深队员对“三农”问题及政府兴农政策的理解;(2)进一步增强国情意识和服务社会的意识;(3)本项目的实施对“农家书屋”工程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现实指导意义:从基层群众中获取的一手资料以及总结的数据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作品摘要

“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是为了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其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提供及时有效的农业生产信息。 在对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农家书屋”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文化、信息需求,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宣传不够、农民去的频率不够高、管理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的存在不仅仅是资源浪费的行为,同时也不利于农村文化和信息体制发展。 要实现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信息服务的有效供给,就需要客观认识到当前阶段农家书屋的欠发展之处并加以改进。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另外还要加强农民的参与,使得“农家书屋”工程真正的服务于民,实现可持续发展。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三等奖

参考文献

1.李苓、陈昌文、黄娴,《“农家书屋”发挥作用了吗——中国西部羌民族地区农家书屋的建置及使用功能分析》,《编辑学刊》2009年第5期。 2.王旭东、朱立芸,《“有屋没书”与“有书没人”现象的剖析 ——兼论“农家书屋”建设产业链中的出版发行体系的创新》, 《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3.张颖丽、成荣敏、刘彦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模式研究》,《经济纵横》2009年第8期。 4.黄友兰,《对“政府+市场"农村信息服务供给模式的思考》,《科技与教育》2009年第2期。 5.吕微、唐伟,《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建议》,《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7期。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 、统计报表 、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农家书屋”工程这个课题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许多文献都具有较好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 王旭东、朱立芸所著的《“有屋没书”与“有书没人”现象的剖析——兼论“农家书屋”建设产业链中的出版发行体系的创新》(《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认为“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培养新型农民至关重要,因为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不仅仅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也要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 李苓、陈昌文、黄娴所著的《“农家书屋”发挥作用了吗——中国西部羌民族地区农家书屋的建置及使用功能分析》(《编辑学刊》2009年第5期)主要从农家书屋的建设和有效化在生活中应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这才是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常态生存模式。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