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以安阳市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文主要针对安阳及其周边县市在校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状况,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基于这种资料,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并充分运用SPSS技术,分析结果。从而,推导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引导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途径和方法,即建立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教育的模式。
详细介绍:
通过对安阳及其周边县市在校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状况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生学会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较早,一般在十岁左右;中小学生学习互联网一般是通过向同辈群体学习和自学两种途径;中小学生学习使用互联网的功能简单,以娱乐性为主;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已经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这中小学生的学习、娱乐和交友;家长开始支持中小学生学习使用互联网。也即是说现代在校中小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和应用具有片面性、单一性、娱乐性等特点。基于此笔者提出建立中小学生互联网教育模式, 以此来规范和引导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行为,从而提高中小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减少网络恶搞、网络犯罪等网络偏离行为的发生率。

作品图片

  • 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以安阳市为例
  • 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以安阳市为例
  • 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以安阳市为例
  • 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以安阳市为例
  • 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以安阳市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从对安阳市部分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状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所获得的资料入手,利用社会学分析方法、统计技术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得出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络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分析推导出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进而利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找到解决的途径,即推出一套适合中小学生学习、性格特点的互联网教育模式。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的科学性体现在三个方面:收集的资料的可信度,准确度高、分析的方法科学、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真实可靠;先进性体现在:本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并结合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手段先进;独到之处在于本文站在问题本身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育中小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而解决因中小学生不会或者错误使用互联网造成的危害,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一套全新的互联网教育模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提出中小学生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从而为中小学生互联网教育提供基本模式和规范,有利于教育中小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健康上网,绿色上网,减少互联网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减少因互联网的普及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通过对中小学生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有效改革和初步实施,为中小学生教育模式的其他变革提供一个范例和改革模式。

作品摘要

通过采用问卷对安阳及其周边县市部分在校学生的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特点有:通过非专业化的教育学习互联网;学会使用互联网的年龄较小;互联网络对中小学生生活的影响较大;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主要是为了娱乐;父母对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比较支持。而造成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误区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中小学生没有经过正规的互联网教育学习使用互联网,中小学生互联网知识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和运用,缺乏正确运用互联网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和社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除了政府和社会、家长、老师的监督管理之外,最主要的是要建立一套适应中小学生学习特点、适应中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教育模式——中小学生互联网教育模式。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4月 [2]:郭良、卜卫.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 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4月 [3]:郭良、胡献红等.从“网吧一条街”到“城市信息化”河南省义马市2003、2005年互 联网追踪调查报告,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互联网调查子项目:河南省义马市 互联网追踪调查,2005年7月 [4]:郭良.2003年中国五小城市互联网个案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03年9月 [5]:郭良.2005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中国 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7月 [6]:郭良.2007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西安、沈阳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 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11月 [7]: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4月 [8]:张苑琛.大学生网络使用偏好及简报,来自中国上海三所高校的调查 [9]:卜卫,刘晓红.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西宁、呼和浩特青少年互联 网采用、使用极其影响的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 少年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9月 [10]: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以深入访谈为辅的的方法。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在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做的关于互联网研究调查的问卷基础上,结合安阳实际情况设计而成。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近几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协同其他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关于互联网使用状况的调查,相继有《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从“网吧一条街”到“城市信息化”河南省义马市2003、2005年互联网追踪调查报告》、《2003年中国五小城市互联网个案研究报告》、《2005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2007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西安、沈阳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及《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等作品问世。这些作品的成功问世,无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互联网的使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对我们的生活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它在无形之中促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巨大变革;二是互联网的使用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必须要以“价值中立”的立场去评价它,它的优劣也要在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做出评价,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能扬长避短,更好的为我们生活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目前国内同领域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特别是其对中小学生的消极影响入手,分析说明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弊端及积极使用互联网的途径或者方法。比如就网络成瘾、网络媒介素养、网络道德缺失、网络犯罪等这些影响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出发,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这些研究文献中,对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分析比较单一,大多数是从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和中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出发作的研究。均是站在中小学生不应该使用互联网或者至少应该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不使用互联网的角度出发,从没有涉猎过用问题本身解决问题,即通过教育中小学生如何使用互联网而解决因中小学生不会或者错误使用互联网造成的危害,对中小学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却很少有人提及,甚至没有人提出互联网教育模式这一概念。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