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与中美关系互动演进的内在机理分析及其现实价值》
小类:
法律
简介:
当今世界,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国家间的实力对比。20世纪50—70年代的中美关系先后经历了从敌对到缓和,再到建交的一系列曲折过程,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美关系的演进史实,探究科学技术发展与对外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而为新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制定提供政策建言,意义重大。
详细介绍:
当今世界,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因而科技实力的竞争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核心与基础。其中,国家间的竞争明显表现为大国间实力的消长与大国关系的对比变化。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国家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20世纪50—70年代的中美关系先后经历了从敌对到缓和,再到建交的一系列曲折过程,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与之相伴,中国的科学技术也经历了从技术“边缘化”逐步迈入先进科技国家的行列。因此,基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美关系的演进史实,探究科学技术发展与对外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而为新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政策建言,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本作品: 第一部分探究了科学技术与对外关系的内在机理。通过对科技发展与对外关系互动演进史实的梳理与分析,探究科学技术在对外关系发展演进中的基础性作用。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力、经济力、军事力和文化力等六个方面,进而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是国家制定对外政策、实施对外行为、开展对外关系的重要依据。因而,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对外关系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制约作用。反之,对外关系所营造的外交环境,也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部分将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与中美关系的互动演进过程分为科技恢复起步与“一边倒”外交战略、军事“杀手锏”技术与“一大片”外交战略两个阶段,以具体分析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与中美关系演进的内在机理。 第三部分在论述科学技术发展与对外关系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对新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了有益的政策建言:提升科技在国家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在对外关系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本课题的现实价值所在。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探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对外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分析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与中美关系互动演进的内在机理,旨在为新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政策建言。 首先探究了科学技术与对外关系的内在机理;其次,结合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与中美关系互动演进的史实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论述了科学技术发展与对外关系内在机理的现实价值。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概念源于《辞海》等工具书的定义,材料源自权威史书,图表和数据出自国家统计年鉴。 2.本作品系余丽教授2010年国家软科学项目《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与对外关系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0GXS5D235)子课题。 3.运用理论与数据、比较与系统相结合的分析研究方法。 4.把国家科学技术和对外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多角度、深层次、跨学科分析,弥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重大不足。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以科技为核心的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国家间关系的演进起到重要作用。中美关系在中美两国对外关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20世纪50-70年代是中美两国建交前的关键时期,因此,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与中美关系的内在机理,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正确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第一部分探究了科学技术与对外关系的内在机理。通过对科技发展与对外关系互动演进史实的梳理与分析,探究科学技术在对外关系发展演进中的基础性作用。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力、经济力、军事力和文化力等六个方面,进而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是国家制定对外政策、实施对外行为、开展对外关系的重要依据。因而,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对外关系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制约作用。反之,对外关系所营造的外交环境,也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部分将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与中美关系的互动演进过程分为科技恢复起步与“一边倒”外交战略、军事“杀手锏”技术与“一大片”外交战略两个阶段,以具体分析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与中美关系演进的内在机理。 第三部分在论述科学技术发展与对外关系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对新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了有益的政策建言:提升科技在国家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在对外关系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本课题的现实价值所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本作品系余丽教授2010年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资助项目《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与对外关系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0GXS5D235)子课题。 2.2010年10月22日,本作品指导老师余丽教授应邀出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国际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学术研讨会,并作为会议评论人在研讨会上对学者的发言作了重要点评,同时,就《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与对外关系问题研究》课题的相关内容和与会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3.2010年12月28日,本作品指导老师余丽教授应邀出席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举行的,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主办的“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并做了题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问题的相关思考》的发言。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陈筠泉.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黄安宇.新中国外交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金虎.技术对国际政治的影响[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金应忠 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李慎明.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6]马耀邦.中美关系——透视大国隐形战争[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版. [7]陶文钊.中美关系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王缉思,牛军.中国学者看世界:中国外交卷[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7年版. [9]王逸舟.中国外交新高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王逸舟 袁正清.中国国际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吴建民.外交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熊志刚.中美关系6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4]张曙光.接触外交—尼克松政府与解冻中美关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15]陈琴啸.论软实力与中国外交[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5年6月. [16]宫厚英.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综述[J].理论学习期刊,2009年第1期. [17]吴心伯.中美关系的重新国际化[J].世界政治与经济杂志,2009年第8期. [18]余丽.美国外交决策模式分析—以中美建交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1月. 英文文献: [1] B. Russell. Impact of Science on societ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1953. [2] [美]阿尔温•托夫勒:《力量转移》[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第417页. [3] [美]约翰•米勒,怀特•戴敏.中美关系新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12月.

调查方式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际:贝特兰•罗素在《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中认为,“在古代,交通始终是限制各个帝国大小的主要因素。这种困难被铁路和电报给缩小了,而且由于远程轰战机的改进而正面濒临消失。”还指出远程轰炸机——这一军事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帝国推行霸权外交策略的重要意义。哈罗德•斯普劳特和玛格丽特•斯普劳特夫妇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国际关系的环境理论,认为技术在国际关系环境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他们将技术作为影响国际政治的一个因素,但认为这种影响是外在和间接的,仅仅使国际政治的环境发生变化,没有揭示技术在国际政治中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 综上,国际学者的相关研究侧重于将科学技术具体化,而较少从理论层面具体指出科学技术与对外关系的内在机理,而这正是本作品的创新点所在。 国内:陈昌曙在《技术哲学引论》中认为,“非政治性的技术对社会的政治力量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强有力的影响”,而技术对现代政治的最大影响在于可以将它作为划分国家类别的重要因素。而国际政治的矛盾斗争往往又以技术为媒介,典型事例就是“实行附有政治条件的技术输出和资本贷款,技术手段常被用来作为‘政治交易’的筹码。”王逸舟在《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中认为,科学技术对国家关系的重要影响和作用,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1)改变国际冲突的形式和强度;(2)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强综合国力;(3)制约各国尤其是技术落后国家的主权;(4)改变决策者的议事日程;(5)改变国际关系格局。金虎、唐云涛在《试论技术》文章中指出,技术对于政治实体(尤其是国家)的制域权有直接的影响,一方面改变了制域权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技术的发明不断地开辟新的制域领域。 迄今为止,国内研究学者大多从技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从而改变国际地位的研究角度来探索技术对国际政治的作用,研究成果大多强调技术对国际政治的间接影响。而本作品致力于研究科学技术发展与对外关系演变的内在机理,指出了科学技术对对外关系的直接作用,并以20世纪50—70年代中美关系为具体实例进行深入剖析,进而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言。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