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郑州市城市蔓延、驱动因子与耕地流失关系研究
小类:
数理
简介:
本作品以郑州市为例,以1985-2007年城市扩展和人口增加为研究对象,采用概念判断法和蔓延指数法对郑州市城市蔓延现象进行测度;研究郑州市城市蔓延的驱动因子和耕地流失的关系。
详细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用地规模在不断地向外扩张,当城市用地规模的增加速度超过人口的增加速度时就出现了城市蔓延现象。我们发现,城市蔓延逐步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许多负面因素联系在一起,如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农业用地的流失、湿地的破坏、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以及中心区发展衰退等。因此,研究城市蔓延、驱动因子以及耕地面积流失,对于研究城市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以郑州市为例,以1985-2007年城市扩展和人口增加为研究对象,采用概念判断法和蔓延指数法对郑州市城市蔓延现象进行测度;研究郑州市城市蔓延的驱动因子和耕地流失的关系。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 采用概念判断法和蔓延指数法对郑州市城市蔓延现象进行测度;研究郑州市蔓延的驱动因子及城市蔓延与耕地流失的关系。 基本思路: 以1985-2007年城市扩展和人口增加为研究对象,采用概念判断法和蔓延指数法对郑州市城市蔓延现象进行测度;研究郑州市城市蔓延的驱动因子和耕地流失的关系。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运用概念判断法测度郑州市1985-2001年不存在城市蔓延现象,2001-2007年存在城市蔓延现象;运用蔓延指数测度,郑州市在2001-2007年存在城市蔓延现象;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同。郑州市城市蔓延的驱动因子主要包括人口、经济、政策三个因子。郑州市城市蔓延用地扩展主要通过耕地、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等的转化。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城市蔓延、驱动因子,对于研究城市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以1985-2007年城市扩展和人口增加为研究对象,采用概念判断法和蔓延指数法对郑州市城市蔓延现象进行测度。运用概念判断法测度郑州市1985-2001年不存在城市蔓延现象,2001-2007年存在城市蔓延现象;运用蔓延指数测度,郑州市在2001-2007年存在城市蔓延现象;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同。郑州市城市蔓延的驱动因子主要包括人口、经济、政策三个因子,其中人口是最直接因子,经济和政策是重要因子。郑州市城市蔓延用地扩展主要通过耕地、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等的转化,其中耕地转变为城镇用地的占城镇用地变化总量的53.94%,而前二者合计占城镇用地变化总量的86.09%。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检索关键词:城市蔓延;驱动因子;耕地流失;郑州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蔓延的概念在西方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早期地理学家Gottman把城市蔓延简单地描述为“大都市边缘持续不断的扩张”,以及“大城市边缘总有一个带状区域处于从乡村向城市的转化过程中”[1]。此时,城市蔓延还是一个中性概念,类似于今天“城市空间扩展”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成长管理”在西方的不断实践,保护环境运动的高涨以及区域主义、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思潮的兴起[2],人们发现,城市蔓延逐步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许多负面因素联系在一起,如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农业用地的流失、社区个性的丧失、湿地的破坏、环境恶化、交通拥挤、种族和贫富隔离以及中心区发展衰退等。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1978年我国共有城市193个,到2003年,城市数量增加到660个;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人口规模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9年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仅有9座,占全部城市数量的2%;而到了2003年底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33座,占全部城市数量的5%,增加了1倍多。城市用地规模也相应的增加,据统计,1984年,全国295个城市市区土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7.6%[3]。1996年,由于城市数量增加和自身规模扩大,城市市区土地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8%。尤其特大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增加得更为厉害,1985年,郑州市区建成区面积69.3km2,人口86.6万;1996年建成区面积115.6km2,人口132万人;2001年建成区面积142.4km2,人口205.2万人;2005年建成区面积243.3km2,人口294.7万人[4-7];而2007年建成区面积294km2,人口309万人[8]。郑州市已成为我国城市蔓延的典型城市,城市土地利用规模迅速膨胀。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