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安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关键问题分析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山水园林城市是从中国几千年对人居环境的构筑与发展总结出来的。巍巍秦巴,滔滔汉水奠定了安康作为山水园林城市的基本骨架;悠久的历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为安康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针对安康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1、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2、梳理自然肌理,做活山水文章3、注重城市绿地景观建设4、挖掘融合地域文化元素。
详细介绍:
山水园林城市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方向发展的、富有浓厚文化特色的城市。“山水园林城市”体现的是自然与人工环境更加良好结合的城市,主要反映的是自然属性的更科学表达,具有园林城市的内涵。园林绿化是山水城市的基础,山水城市是园林绿化的升华。 山水园林城市具有的一般特征:一是构建以自然为本的,并适宜人类开展经济文化活动的社区系统;二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机能,并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方向发展;三是在城市中建立若干富有文化特色的审美客体。 安康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优势 :巍巍秦巴、滔滔汉水奠定了安康作为山水园林城市的基础;安康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安康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提高,城市形象明显改善;经济快速发展,市民精神文明不断提升。 特殊的区位优势促使安康已经形成山水园林城市的基本框架,然而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盲目、混乱缺乏系统的指导思想,另外也不注意对自然肌理的树立与保护,绿地景观过于简单,对于地域文化元素没能充分的应用到景观建设中等诸多问题。 关键问题解决途径: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梳理自然肌理,做活山水文章;加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挖掘、融合地域文化特色。 安康市具有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自然区位优势,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在城市总体规划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丰富城市景观内涵、展现地方特色,形成具有区位代表性的山水园林城市。

作品图片

  • 安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关键问题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安康作为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在城市建设中以营造“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提出“绿色安康”的理念。本项目针对安康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展开理论性探讨,主要从山水园林城市概述、安康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优势、安康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现状及关键问题、关键问题的解决途径四方面展开论述。相信会对提升安康城市品味、展现地方特色产生重要价值,对安康生态旅游型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针对安康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梳理自然肌理,做活山水文章、加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挖掘,融合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美学元素,铸造和谐人居环境,从而系统的论述了如何解决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分析了安康建设山水园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为安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学术论文摘要

山水园林城市是从中国几千年对人居环境的构筑与发展总结出来的,安康具有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优势。本文从城市整体规划、自然肌理梳理、绿地景观建设、融合地域文化以及美学元素方面对安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进行了剖析,为安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获奖情况

安康学院第二届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一等奖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铎,王诗鸿.“山水城市”的哲学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0(2):49. [2] 鲍世行,顾孟潮.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77. [3] 吴良镛.山水城市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纵横谈——为山水城市讨论会写[A].鲍世行,顾孟潮.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246. [4] 王仁凯.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J].城市发展研究,1998(6):41-42. [5] 王亚军,王浩,郁珊珊.重塑北方山水园林城市的绿地景观要素——以河北省迁西县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3):47. [6] 杨湘涛.山水园林城市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康市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8:206-207. [7] 李焕龙.整合民间文化资源,打造安康文化品牌[J].安康学院学报,2009,21(3):4-7. [8] 陈蕊.安康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8(2):223-224. [9] 王绍增.城市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158. [10] 田国行.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5.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随之而来的城市问题更是日益严重,一些具有远见卓识之士就开始致力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城市模式。 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在19世纪末著《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和平的道路》,提出“田园城市”(Garden city)设想。美国现代建筑大师F.L.赖特,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问题于1932年著《正在消失的城市》,提出“广亩城市”(Broadacre city)。芬兰建筑大师L.柯布西耶于1922年作《明日的城市》,1937年作《阳光城》,提出“现代城市”方案。以上城市观念共同特点是让城市与自然结合,让城市居民处于田园或绿色的人居环境之中。世纪之交,钱学森教授以其丰富的社会阅历,深沉的民族文化情感和一个大科学家特有的系统思维方法,以及敏锐的社会发展远见,结合中国特殊情况指出《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设山水城市》的论断,提出“山水城市”的概念。 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吴良镛院士认为:“山水城市”——这“山水”广而言之,泛指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这“城市”——广而言之,泛指人工环境(human environment)。“山水城市”是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 杨柳、黄光宇先生撰文认为:山水城市的概念具有深刻的生态意义和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山水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文化上的意义,它受到万物有灵的山水自然学科世界观的深刻影响。最早将山水与城市联系起来的是风水理论,它视城市为天地之枢纽,当处于“山水相交,阴阳凝融,情之所钟处”,才能贯通天地,获得发展。风水理论指导了千百个中国传统的山水城市的建设和创造,是山水城市思想的原型。 关于山水城市的要领和核心,鲍世行先生曾经也概括为:“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化;重视现代科技,重视环境艺术;为了人民大众,面向未来发展”。 安康对于山水园林城市的探索,凝结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血,然而对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中的许多关键问题,还并未见到系统的报道,只有杨湘涛老师在《山水园林城市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康市为例》一文中提及安康在城市建设规划上要“树立生态第一、宜居第一的思想,科学合理规划……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城市建设要突出特色”,可是对于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未能详尽、系统的论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