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两校区办学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小类:
教育
简介:
目前各高校新校区基本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建设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而新校区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也亟需软件建设,因此,各校在两校区办学条件下的如何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故通过此次研究,探索校园文化的整合与重构,其建设发展中传承和创新等问题都是必须需要注意的环节。
详细介绍:
本研究从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已有成绩和面临的困难两方面入手。首先,认真分析大学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和缺陷,阐明利用优势、克服劣势、双管齐下的途径,以提供大学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参考。其次,对于我校和周边院校进行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估比较,对于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各种建议与相关对策。然后,以我校为个案,通过介绍我校办学历程及两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过程,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寻我校两校区办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和问题。最后,对我校如何加强两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研究,从精神和谐、资源共享、活动新颖和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

作品图片

  • 两校区办学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 两校区办学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 两校区办学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 两校区办学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随着学校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多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成为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分析与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通过具体实例,运用科学方法,得出正确结论,为高效管理者提供科学的指导方向。基本思路:从校园文化基本理论入手,对大学多校区形成的背景和过程进行阐述。其次,以我校为个案,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造结构图,依据基本步骤,建立评价模型。最后运用模型提出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其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可靠性及运用方法的科学性。利用活动采集出来的数据在调查报告中采取了科学的评估体系,将活动作为一项科研项目,完成了一篇《AHP法在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中的应用》的成果集。 先进性:这次论文的成果,是和社会实践结合,自己收集数据,在运用专业知识层次分析法解析问题。 独特之处:我们的先进性就是我们的独特之处,影响因素无法度量,于是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评价中。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与传统的一校区办学相比,多校区管理显得比较分散,易形成多头管理,领导班子难以及时掌握有效信息进行宏观调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不断深入,多校区办学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所以在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的如何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实意义:在多校区办学的条件下,对校园文化传统进行传承并创新,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本研究课题所要探索与解决问题之一。

作品摘要

摘要:本研究从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已有成绩和面临的困难两方面入手。首先,认真分析大学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和缺陷,阐明利用优势、克服劣势、双管齐下的途径,以提供大学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参考。其次,对于我校和周边院校进行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估比较,对于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各种建议与相关对策。然后,以我校为个案,通过介绍我校办学历程及两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过程,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寻我校两校区办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和问题。最后,对我校如何加强两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研究,从精神和谐、资源共享、活动新颖和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牛游郑州”博客链接: 《郑州日报》媒体链接:

参考文献

【1】 朱银娇 福建师范大学 《大学城背景下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刍议——以福建师范大学新校区为例》 【2】赵俊辉,刘金菊.建设高校制度文化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传承,2007,(7):51. 【3】 周厚彬,肖亚成,大学多校区文化融合的基本思考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 沈曦,沈红.多校区大学管理的伦理原则[J].科技导报,2003.2:30—32. 【5】 王冀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加强大学文化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2002,11:10一l3. 【6】 缪迅.以学生为本推进大学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EB/OL], 2006; 【7】 袁毓玲,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缺损与构建[J],医学教育探索,2009;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现场采访、个别交谈、文献研究法、实地/参与观察、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对高等学校多校区办学的几点认识——以山东高校为例》 来源:中国知网 作者:李广 时间:2008-02-22  该作品研究多校区办学的主要问题和困惑总结有如下几点:1.办学成本急剧增加。2.影响校园文化氛围和师生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3.沉重的债务负担。由这三点缺点分析出多校区办学的走向:1.重新整合与划分校区功能。2.对不同校区的办学环境和管理模式进行尝试性的改革和创新。3.扩大校区办学自主权。4.实施新的校区合并和置换。  《关于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的探讨》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 齐再前 郑秀英 白守礼 郭广生 该文主要针对国外名牌大学多校区办学的成功管理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来研究分析我国的多校区办学的情况。分析目前国内现存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1.在核心校区的统一管理下,分校区作为一个或多个学院相对独立,有各自独立的体系。2. 核心校区统一管理,分校区作为其下属学院所在地,教学组织及其管理统一安排。3.分校区作为部分年级学生所在地,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依照核心校区的统一部署进行管理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提出构建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多样性,高效性、复杂性。另外还总结了多校区大学办学在管理上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多校区办学雳多样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注重整体实力的凝聚。2. 多校区大学必须注在学科融合,创造出新的学科生长点,保持学科的良好发展势头。3.利用学科门类综合的优势,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接式,使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  《多校区办学如何扬长避短》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林樟杰 2004-2-9 该作品阐述了多校区办学这个问题的产生,对我国传统的大学运作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是前进和发展道路上具有积极意义的好事、新事,但同时又具有某些先天存在的不利和困难,比如:距离远、运作成本高、领导和师资力量分散、办学质量受影响等等。但既然这一现象具有不可避免性,且短期内不可能消失,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如何去应对和解决多校区办学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多校区办学的优势和有利因素的问题。然后就工作思路、体制、制度、方式、手段这几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