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集聚效应的测度分析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拟从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中影响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发挥的搭车上马现象入手,以探究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文章选择1996-2009的截面数据,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的产业集聚效应进行测度,从规模报酬不变经济、规模报酬递增经济和技术进步率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影响该地区产业集聚效应水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详细介绍: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呈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并且在理论研究上处于前沿领域。本文从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中影响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发挥的搭车上马现象入手,以探究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同时是在参加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于2010年承担的《产业集聚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促进机制研究》省攻关课题的部分调研工作基础上,通过走访政府管理部门、实地考察和文献调研,重点收集和整理了包括哈大齐在内的各产业集群的有关资料,研究依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同时本文克服了单纯利用依托于统计数据的生产函数法分析产业集聚效应的偏差和缺陷,对已有的集聚效应测度模型进行丰富完善,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方法测度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产业集聚效应,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独特性。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拟从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中影响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发挥的搭车上马现象入手,以探究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文章选择1996-2009的截面数据,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的产业集聚效应进行测度,从规模报酬不变经济、规模报酬递增经济和技术进步率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影响该地区产业集聚效应水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通过走访政府管理部门、实地考察和文献调研,重点收集和整理了包括哈大齐在内的各产业集群的有关资料,研究依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同时本文克服了单纯利用依托于统计数据的生产函数法分析产业集聚效应的偏差和缺陷,对已有的集聚效应测度模型进行丰富完善,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方法测度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产业集聚效应,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独特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自2004年黑龙江省常委会正式提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出台了《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规划》到2009年国务院提出将大齐工业走廊等产业集聚区建设成国内一流的现代产业基地。本文选择产业集群这一视角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所进行的实际调研和深入研究,揭示了目前制约该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以为政府制定有关的政策和决策提供支持和借鉴。

作品摘要

产业集聚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实际来看,产业集聚效应正日益显现,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部分和技术进步三个部分,以规模报酬不变部分衡量集聚效应水平。本文利用该方法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的产业集聚效应进行检测,发现该地区由于受到传统老工业基地产业格局的影响,集聚效应水平较低。但是近年来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的实施,集聚效应水平正在大幅提高。而技术进步率偏低且呈现负值,表明该地区在产业集聚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导向型企业比例过高,设备老化更新速度慢,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程度低,产业链衔接较差。作者认为该地区应该从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以及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创新方面入手,进而提高该地区的集聚效应水平。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李滨.CES模型的浙江省产业集聚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5). [2] 张金辉,姚金鹏.基于改进生产函数模型的产业集聚效应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0(21). [3] 李丽萍,于宏新.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集聚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4] Lengyel B, Iwasaki I, Szanyi M. Industry Cluster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Hungary. Hitotsubashi Journal Of Economics.2010(51):149-167. [5] Buenstorf G, Klepper S. Why does entry cluster geographically? Evidence from the US tire industry.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10,(68):103-114. [6] Centonze AL. Transitional Cluster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From the New York Wine Indu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10,(24):251-260. [7] Tsai BH, Li YM. Cluster evolution of IC industry from Taiwan to China.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9(76):1092-1104. [8]黄松龄.环渤海区域产业集群效应与重构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9] 曹建飞.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J].发展研究,2009(7). [10]陈迅,陈军.产业集聚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2).

调查方式

走访、人员介绍、会议、书报刊物、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产业集聚研究现状: (1)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 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最早要始于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这一理论从三个原因解释了产业空间集聚:第一,促进专业化投入和服务的发展,第二,为具有专业化技能的工人提供共享市场,第三,公司从技术溢出中获益。这只是初步的产业区概念,即上述三个原因所造成的外部经济促使形成的地理集中和相互依赖。 (2)产业集聚效应的研究 国外从应用角度研究产业集群起步较早,因此对产业集聚效应测度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多。 利用成本函数法进行集聚水平测度的研究中,Henderson 对1970年巴西两位数制造业集聚效应的研究中,采用了包含工资水平和资本价格的成本函数法。Catherine和Segal 建立了集聚动态成本函数的集聚经济测度方法,采用美国制造业中450个行业1959-1989间的投入产出数据,建立了产业间投入产出联系的关系矩阵,对规模经济和集聚外部性加以测度。由于企业层面的数据资料收集困难,尽管成本函数的建立在计量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大部分应用研究还是采用生产函数法。 二、国内产业集聚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产业集聚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的学者多数都是基于国外最新理论进行的介绍与阐释,围绕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聚地区展开产业集群理论的概念,分析框架,形成机制和动力机制等问题的研究。根据研究产业集聚地区的不同,可以将国内学者主要分为三个流派。 (2)产业集聚效应测度方法的研究 真正意义上将产业集群经济理论比较完整引入我国并对国内部分有代表的地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系统应用分析的,是北京大学地理经济学家王辑慈教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该课题通过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视角综述了企业集群的相关理论,着重评价了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产业区理论,对国内外著名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应用研究。国内从量化角度对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却发展迅速。 三、现阶段研究水平的评述 总体来说,国外对产业集聚的研究发展的很成熟,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经济学家侧重于竞争优势、集聚经济等理论解释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学家强调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网;地理学家侧重于空间对产业集聚和发展过程的影响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