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试论历史发展规律的“阶段单线性”和“终极多线性”
小类:
哲学
简介:
本文讨论的是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问题,通过论证作者认为在特定的区域、领域、阶段内,存在着推动这一特定区域、特定领域、特定阶段的单线规律,就其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整体而言,人类历史是由多线规律来共同推动、支配的紊乱动态过程。因此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阶段单线性”和“终极多线性”特征。
详细介绍:
长期以来,史学界、哲学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就该领域研究而言,所涉及到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是: 支配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否存在? 支配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此规律还是彼规律,或是多种规律兼有共同作用?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特征是线性还是非线性? 支配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单线的还是多线的? 作者认可业内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存在的观点。在该文中,作者通过对业内五种经典的历史决定论(规律论)的重新解读,认为历史决定论应该是历史发展线性规律论而非单线规律论。居于此,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具有线性特征。 要厘清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单线规律还是多线规律这个问题,作者在对业内就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认为研究方法和立足点的差异,是造成业内对历史发展规律问题产生“单线规律”与“多线规律”分歧的根源。为此,作者提出了“既要站立在一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整体的宏观高度,又要回归到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区域、领域等微观层面”的研究方法和立足点,以期待引起业内对该问题的重新思考和更多讨论。 正是从该研究方法和立足点出发,作者通过论证认为在特定的区域、领域、阶段内,确实存在着推动这一特定区域、特定领域、特定阶段的单线规律,就其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整体而言,人类历史是由多线规律来共同推动、支配的紊乱动态过程。因此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阶段单线性”和“终极多线性”特征。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本作品通过针对历史发展规律涉及的三种分歧而给出作者的观点,并对其论证与探讨。以期待引起业内该问题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基本思路:在前人对历史发展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概括、并进一步深入。文章开始对新理论——“阶段单线性” 和“ 终极多线性”进行阐述。在前人研究的资料和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基础上,作者对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多线规律进行了理论建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对史学本体论问题的细致分析与归纳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与归纳出涉及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问题的三种分歧:一是有规律和无规律的分歧,二是此规律与彼规律的分歧,三是单线规律和多线规律的分歧。 2.提出新理论 作者以史学界、哲学界所普遍接受的“线性”观点为基础,提出了“阶段单线性” 和“ 终极多线性” 的新理论,并就此做了严密的论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紊乱的动态过程,支配、推动其发展演变的规律是具有“阶段单线性”和“终极多线性”特征。一方面,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领域、区域”的规律,有助于我们避开以往对“历史决定论”研究的陷阱。另一方面,正确认识推动支配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多线性”规律,有助于我们调整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

作品摘要

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问题是历史学本体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历史学者与哲学家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进行着激烈争论。在史学界内,对支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分歧:一是有规律和无规律的分歧,二是此规律与彼规律的分歧,三是单线规律和多线规律的分歧。在历史发展过程的特定阶段、范围中确实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是由众多具体的客观规律支配的,就历史发展的整体而言,任何单线规律都不足以能够支配历史的发展过程,只有多线规律才能完成推动历史发展的使命。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昆明学院第二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英]汤因比. 历史研究(上) [M]. 曹未风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8. 罗荣渠. 论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 [J]. 历史研究 1989(1):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 [M]. 人民出版社,1972:243. [美]道格拉斯•诺思,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5. [德]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M]. 三联书店,1987:15一16.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 人民出版社,1972:82一83.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574. [法]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上册)[M].商务印书馆,1961:305,311,273. [英]卡尔•波普.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M].杜汝揖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78. 恩格斯. 致约•布洛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 人民出版社,1972:477. 商逾. 马克思历史决定论及其历史命运 [M].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196.

调查方式

文献查阅、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史学本体论问题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就历史发展演变规律而言,马克思主义者坚定地认为,经济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我们也看到,诸多的纷争并不因为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而结束,思辨的哲学推动着对真知的追求。 我们研究发现,近两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历史决定论者或是非历史决定论者、线性规律论者或是非线性规律论者、单线论还是多线论者,他们的研究范围中总是出现这样两个误区,要么就是停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整体形态上,要么太专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区域、领域内。而且至今很少有学者对业内关于历史发展演变规律所涉及到的分歧问题做出细致的分析和综合概括。 面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规律这一问题时,国内外的学者大多停留在“有规律和无规律的分歧,此规律与彼规律的分歧”两对矛盾问题上的讨论。往往在不自觉中陷入了“历史决定论”的认识论中。在国内,上世纪80年代末,罗荣渠先生提出历史发展“一元多线”论,开始直面“单线规律和多线规律的分歧”问题,曾引起了业内对“单线”和“多线”历史发展规律的诸多讨论。但在罗荣渠《论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以及后来其他学者的论著中,又忽视了阶段规律的问题。近年来,也不乏有其他学者提出历史发展规律的“阶段、领域、区域”特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旧无法形成系统理论。 笔者在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规律这一本体论问题时,注意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整体形态(宏观)和特定的历史阶段、区域、领域(微观),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运用大量的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说该文既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同时在理论上又有新的突破和深入。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