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苍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及分布情况调查》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2010年7月—11月,通过标本采集鉴定的方法,对苍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调查,共鉴定出33科、112种,其中,食用菌 62 种,有毒菌29 种,食毒不明的21种。调查结果显示:苍山大型真菌的垂直变化明显,多样性丰富,本调查可为苍山大型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介绍:
1.调查地点 苍山又名点苍山,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地跨大理市、漾濞县、洱源县三县市,地理位置为东经99°55′—100°12′,北纬25°34′—26°00′。苍山山脉由十九峰自北向南连脊屏列组成,最高点海拔4122米(马龙峰),最低点海拔1360米(漾濞江与西洱河交汇处),4000米以上山峰有七座。此次调查选择了点苍山东坡(邓川、银桥、应乐峰,感通寺、中和峰,洱滨村后、宝林箐)、以及西坡(漾濞)、北部缓坡(花甸坝),作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样地。 2.调查优势 2.1资源优势 苍山海拔在1370—4122米之间,立体气候明显,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加上森林茂密、多年积累的落叶腐殖质丰富,从而为真菌创造了生长发育的丰富基质,孕育了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而且大理学院背靠苍山,面朝洱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2.2 地域优势 大理学院位于苍山脚下,背靠苍山,面朝洱海,在苍山大型真菌资源的调查发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2.3 专业优势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真菌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跟着老师到野外进行过标本的采集,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题申请之前,我们已经在2009年对苍山大型真菌做过调查,课题组指导老师苏鸿雁教授一直以来在从事大型真菌方面的研究,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课题的整个实施过程中能够给予专业的指导,此外,和云南省农科院在该方面的合作,已经初步形成了从野外采集、菌种分离纯化到菌种保存利用的完整体系。 3.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于2010年的7—11月份进行,分别按路线踏查和标准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型真菌进行采集和现场拍照,详细记录大型真菌生长的地点、数量、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等相关数据。 4.调查结果 通过对大理地区点苍山东坡(邓川、银桥、应乐峰,感通寺、中和峰,洱滨村后、宝林箐)、以及西坡(漾濞)、北部缓坡(花甸坝)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1000份,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分类和鉴定,共鉴定出33科、112种。 4.1 按用途分类调查的结果 4.1.1外生菌根菌 苍山保护区森林中有很多大型真菌与松属植物或其他高等植物发生菌根共生关系,在调查中共有菌根真菌20种,以牛肝菌科、红菇科、丝膜菌科和鹅膏科数量为多,且均为外生菌根真菌。 4.1.2木腐菌 这类大型真菌在苍山保护区森林中发现最多,在调查中共有木腐菌18种,其中多孔菌科就有9种。由于该林区的代谢产物以及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质,为大型真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在林下的倒木、树桩以及松枝落叶层厚而湿润的地域,生长着大量的腐生真菌,有些种类是木材腐朽菌, 引起木材白色腐朽和褐色腐朽。 4.1.3食用菌 在调查的大型真菌中有62种可食用,主要是牛肝菌科、红菇科、蘑菇科、侧耳科、白蘑科、球盖菇科、蜡伞科、猴头菌科、银耳科、木耳科中的一些种类。 4.1.4毒菌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毒菌29种。主要集中在伞菌目,其中以鹅膏菌科、丝膜菌科占多数,红菇科、白蘑科、球盖菇科等仅有少数种类。 4.1.5药用菌 苍山保护区森林中的药用真菌丰富,在调查中发现了15种,多见于多孔菌科、灵芝科、猴头菌科、白蘑科、地星科、灰包科(马勃科)等。 4.2按林型调查的结果: 4.2.1云南松针叶林 在调查林分内有大型真菌79种,以牛肝菌科、红菇科、多孔菌科的种类占优势,丝膜菌科、白蘑科、鸡油菌科、多孔菌科、鬼伞科、蜡伞科、鹅膏菌科和球盖菇科等种类也有较多分布。牛肝菌类多与云南松林组成优势伴生生态分布特征,而红菇类多数分布在松林中。 4.2.2华山松林、常绿阔叶林 在调查林分内有大型真菌52种。其中红菇科、白蘑科、蘑菇菌科、侧耳科、球盖菇科、鹅膏科、蜡伞科、肉杯菌科和炭角菌科等真菌亦分布普遍。 4.2.3云南铁杉林,中山润性常绿阔叶林 在所调查的林分中有大型真菌35种,其中蘑菇菌科、丝膜菌科、、铆钉菇科、鹅膏科、马鞍菌科、齿耳菌科、蜡伞科、炭角菌科等真菌分布普遍。 4.2.4冷杉林 在所调查的林分中有大型真菌27种,其中红菇科、白蘑科、球盖菇科、丝膜菌科、牛肝菌科、鹅膏科、多孔菌科、灵芝科和炭角菌科等真菌亦分布普遍。该调查样地湿度较大、温度较低,菌类较少。 4.2.5高山杜鹃丛、草甸 在所调查的林分中有大型真菌12种,其中麦角菌科、红菇科、白蘑科、蘑菇菌科和丝膜菌科等种类都适应其分布特性。

作品图片

  • 《苍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及分布情况调查》
  • 《苍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及分布情况调查》
  • 《苍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及分布情况调查》
  • 《苍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及分布情况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标本采集鉴定的方法,对苍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型野生菌资源进行调查,得出苍山大型野生菌的分布状况、常见种类及当前资源利用情况,为苍山野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从各方面锻炼自己。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苍山属于横断山山脉,立体气候明显,由于受低纬度季风气候影响,年内降雨量时间分布呈现夏秋多雨多雾,冬春少雨多雪,存在干季和雨季分明的特点。加上森林茂密,林木的代谢产物和多年积累的枯枝落叶腐殖质丰富,给真菌创造了生长发育的丰富基质,苍山保护区内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菌。通过对苍山野生菌资源的调查,可以得出苍山野生菌的种类及分布状况,为苍山野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型真菌是菌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很多种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还有一些大型真菌能够分解枯死植物,对维持自然界物质循环、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对大型真菌资源的调查以及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可以开发更多的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菌。

学术论文摘要

2010年7月—11月,通过标本采集鉴定的方法,对苍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调查,共鉴定出33科、112种,其中,食用菌 62 种,有毒菌29 种,食毒不明的21种。调查结果显示:苍山大型真菌的垂直变化明显,多样性丰富,本调查可为苍山大型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申报作品进行的是苍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及分布情况调查,通过五个月的调查,并对所采集的大型真菌标本进行初步分类鉴定,对有价值菌株进行驯化,完善大型真菌数据,为苍山大型真菌研究增添数据。

参考文献

[1] 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卯晓岚.中国经济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 应建浙,臧穆.西南地区大型经济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 桂明英,徐俊.云南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对未来的展望[J].中国食用菌,1999,18(1):5 – 7. [5] 张光亚.中国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J].中国食用菌,2000,19(增刊)14 – 17. [6] 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局.苍山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7] 张光亚.创汇前景广阔的云南食用菌[J].中国食用菌,1994,13(5) :中央插面1、4. [8] 桂明英,徐俊.云南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对未来的展望[J].中国食用菌,1999,18(1):5 – 7. [9] Wang Y,lan RH (2004).Edible ectomycorhizal mushrooms:challenges and achievements[J].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82,1063 – 1073. [10] 弓明钦,陈羽,王凤珍.松茸[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食用菌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云南已知野生食用菌约有800余种,约占全国食用菌种类的3/4,居全国各省区之冠,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十二个有代表性地区之一。苍山属于横断山山脉,立体气候明显,受低纬度季风气候影响,年内降雨量时间分布呈现夏秋多雨多雾,冬春少雨多雪,存在干季和雨季分明的特点。加上森林茂密,林木的代谢产物和多年积累的枯枝落叶腐殖质丰富,给野生菌创造了生长发育的丰富基质,苍山保护区内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菌。指导老师在2001 - 2004年的调查中,共收集大型真菌标本500余号,鉴定出37科,56属,160余种。就名贵重要的野生食用菌而言,如松茸、蚁巢伞、松乳菇、美味牛肝菌、鸡油菌、块菌、橙香牛肝菌、干巴菌等在苍山皆产。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国。食用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及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许多国家已利用菌根技术对名贵野生食用菌进行人工栽培,在国内昆明植物研究所进行了多汁乳菇的半人工栽培、云南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对羊肚菌实行了半人工栽培、不少地区进行了封山育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新西兰等国家已将黑孢块菌、沙漠块菌和红须腹菌等进行产业化种植开发,商业化前景广阔。松口蘑和块菌的人工促繁已有较为成熟的例子。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对当地重要建群树种(尤其是针叶树)的外生菌根真菌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林下野生食用菌进行合理、持续的开发利用。针对松茸,目前在日本、美国和韩国就有许多管理措施被采用,如清理地表过多的腐殖质和枯枝落叶层,防止林地土壤有机质过度富集;清除过多的地表杂草,对其灌木层和乔木层非松茸共生树种进行调整),以增加地面温度和林地郁闭度;对共生树种则采取择伐的方式,使其保持在一定的密度和年龄阶段,从而达到稳定或提高松茸产量的目的。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