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的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在对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情况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重建过程中主要存在恢复重建期限较短、农户重建贷款困难、政府行政效率不高、灾后返贫现象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我们在对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及重建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灾后重建工作的方法和建议。
详细介绍:
现在地球处于地震等各类自然灾害的频发期,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灾难后都会掀起灾后恢复重建研究的高潮,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近30年来,中国绝大多数致灾地震多发生在农村地区,且主要发生在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国内外各相关机构正致力于研究农村灾后重建系统,但尚没有一个较为全面且统一的重建模式。康县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灾后重建重建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我们对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经调查,我们发现重建过程中主要存在恢复重建期限较短、农户重建贷款困难、政府行政效率不高、灾后返贫现象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康县必须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金融援助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好灾区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入手,更加科学地做好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作品图片

  • 关于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的调查报告
  • 关于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的调查报告
  • 关于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的调查报告
  • 关于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的调查报告
  • 关于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的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地震。本作品通过对灾后康县情况的实地调研,为高质高效的恢复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本作品的思路是依托于详细的基础调查数据之上,循现状描述—原因剖析-对策建议的链条,完成调查研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的信息来源可靠性高,我们历时七天,深入康县的多个乡镇、村庄。采取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全面的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建同时应注重生态发展等具有先进性、独特性的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发展的根本问题。农村稳则社会安。灾后农村如何更好的实现重建更是重中之重。本作品通过对康县农村灾后重建中存在问题具体分析,提出相应方针,对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康县是汶川大地震重灾区,2009年暑期,我们对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经调查,我们发现重建过程中主要存在恢复重建期限较短、农户重建贷款困难、政府行政效率不高、灾后返贫现象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康县必须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金融援助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好灾区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对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及重建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灾后重建工作的方法和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调查报告作为支撑材料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课题研究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马效功:对陇南农村灾后重建的调查[R],中国财政,2009年1月。 [2] 郭强:中国减灾报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年。 [3] 朱煌武:突发性地震灾害危机的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J],灾害学,2004年3月。

调查方式

我们采取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会议、图片、照片、文件等方式对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情况进行了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灾害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而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灾难后都会掀起灾后恢复重建研究的高潮。通过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的精确检索,我们发现从其能检索的最早年限,即1911年至今,以“地震”为主题的相关文献有14万余篇,论述灾后重建的学术论文有9833篇,其中与地震恢复重建主题相关的文章有2909篇,其中主要集中在汶川大地震之后。 早期的地震研究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侧重于对其成因及特征的研究,近些年才开始关注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行为和社会反映以及应急管理等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后,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投入灾后恢复重建研究,涉及领域宽泛。1995年以前,多集中于战争和一些自然灾害的灾后恢复重建。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发生后,特别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重心转移至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更为明显的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 灾后恢复重建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国内外灾害学、灾害经济学、灾害管理学等层面看,尚没有一个较为系统且统一的重建模式。因此,国内外也正致力于研究由社会生活、区域经济、行政管理、生态环境、法律政策等一系列相互交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灾后重建系统。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