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 彰显“挑战杯”独特魅力 ——专访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全国学联副秘书长杜汇良

组委会 发表于 2011.10.24| 点击数9629

新闻标签: 杜汇良 创新 学生 挑战

  10月15日上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全国学联副秘书长杜汇良在大连理工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接受了记者专访,全面解读了本届“挑战杯”的立意、内涵、特色和亮点。

  作为学生时代也参与过“挑战杯”竞赛的杜汇良谈及亲身体会时说到,“挑战杯”竞赛之所以有如今这样的魅力,是因为它不只是竞赛,更多的是一种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如今,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摆在所有高校面前的一个课题,而这样一个课题绝不意味着这个学校要集中全部精力就去培养一个选手、一个作品,而是应该成为一种机制,让更多的青年参与进来,在各个领域通过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科技创新氛围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个面,并且是多个群体共同关注的话题。创新精神无所不在,杜汇良说道,我们也特别期望一部分同学能够通过创新把自己的作品和理念转化为成果,能够去创业,同时以创业来带动就业。

  谈到此届“挑战杯”的特色和亮点,杜汇良介绍说,主要是包括“两个转化,两个增强”、三级报备制度、海外高校参加等方面。

  “两个转化”,一是促进“挑战杯”由精英参与向兼顾大众参与转变。杜汇良表示,我们的参赛选手不问出身,只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潜力,我们就会为他提供平台。他说,今年报备初步统计有1200多所高校开展了类似的校级竞赛,开展的好的学生参与覆盖面能达到30%-40%。二是促使比赛由赛制集中展示转向为一项日常、长期的工作,并于赛事全过程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使竞赛更具持续性。

  “两个增强”,即增强科技创新竞赛的学术性和实践性,为增强本届竞赛的学术性,今年特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为“挑战杯”竞赛的支持单位,并聘请更多的专家、顾问,优化评审团队,使比赛更具有学术性;同时,为了增强比赛的实践性,此次“挑战杯”还通过引入企业观摩洽谈促进参赛作品的产业化。

  关于三级报备制度,即校级、省级、国赛。在校级、省级比赛中,很多学校借此契机,开展了SRT(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等计划,通过一种包含课内和课外的教学环节的模式,专项经费,专门学分,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学术创新、社会实践调研机会,使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人才培养的一部分。

  同时,为了促使“挑战杯”竞赛成为促进海内外大学生的交流平台,此次“挑战杯”首次邀请俄罗斯作为主宾国并邀请俄罗斯部分重点高校的学生前来参展和交流;也为来自港澳台地区的高校设置了专门展区。

  关于“挑战杯”未来的发展趋势,杜汇良表示,要改变过去以作品评优为导向的体系,打造以市场为导向、以覆盖面和群众化为导向等多维度的平台体系。今年“挑战杯”设立了优秀组织奖,注重工作评价,而不是结果评价。“挑战杯”的另一个趋势,就是推动互联网多媒体形式在“挑战杯”中的运用。

  谈及对此次大连理工大学的“挑战杯”筹备工作的评价,杜汇良表示很满意,学校领导很重视,各筹备组通力合作,做好、做足了各项筹备工作,志愿者的热情周到更是让前来参赛的老师同学有了宾至如归的温馨与喜悦。他说,第十二届“挑战杯”第一次走进东北,走进大连给“挑战杯”增添了几分新的色彩,希望所有的参赛学生能在这所美丽的海滨城市感受到大海的磅礴气势与豪迈胸怀,获取面对挑战,不断创新的豪气。


上一条:与专家零距离,助推学子创新
下一条:创造引领未来 ——记王众托院士报告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