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英特尔投资苏爱文:已投资超5亿美元 主攻移动互联网

转载 发表于 2011.8.26| 点击数5488

新闻标签: 英特尔 投资 互联网

  

\

英特尔投资总裁苏爱文

  移动互联已是大势所趋,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便携式笔记本等移动设备的逐步普及,以及互联网细分领域的拓展,正在改写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行业生态。正因为如此,移动互联也成为VC、PE资本最为关注的领域。作为进入中国最早的风投机构之一,英特尔投资总裁苏爱文昨日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英特尔投资对中国市场一直以来都具有非常深厚的兴趣,现在关注的焦点是移动互联领域,十分看好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应用。

  移动互联是投资热土

  南都:这两年来整个中国的风险投资、PE都非常火爆,尤其是在移动互联领域的热钱非常多,英特尔在投资方面有没有觉得投资成本增加了?

  苏爱文:在中国现在VC和PE确实非常火爆,有大量的VC公司和PE公司都进入了中国,希望可以抢一杯羹。因为这么多的参与者,这些成本也在上升,我们在跟其他的一些同类机构竞争。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看到中国这块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看到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是在不断的剧增,这也是我们公司在1998年而不是2004、2005年进入中国,成为这个市场开发的引领者的原因。

  南都:英特尔投资在中国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如何?

  苏爱文:自1998年进入中国以来,英特尔投资总的投资其实已经达到5亿多美元,投资公司的数字已经达到100家,其中大多数的公司已经上市。我们一直认为中国这个市场确实可以给投资者以及我们公司带来巨大的机会,并且现在我们会继续在中国这个市场进行投资和运作。

  如今,移动互联在全球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中国市场上,移动互联市场也有着巨大的潜力。英特尔投资一直非常关注对未来科技的投资,我们现在非常关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希望在这些领域寻找更多投资机会。我们相信这两块业务在未来的市场上会占有很大的份额。

  南都:英特尔在移动互联领域投资,是偏向软件、硬件、内容还是商业模式创新?

  苏爱文:我们在这方面的投资应该说是涉及到移动互联网整个生态系统、生态圈的投资,包括在硅片的应用、软件、内容、应用软件、屏幕设计方面,甚至还包括里面涉及到的各种各样的部件,像触屏的感应器和对制式动作的感应器等。

  中国消费互联网还没有泡沫

  南都:今年以来,中国消费互联网领域的投融资火爆异常,视频网PPLive再获软银2.5亿美元注资;窝窝团、拉手等团购网获得上亿美元融资;百度战略投资3.06亿美元获得旅游类网站“去哪儿”60%股权。面对如此火爆的场景,连搜狐CEO张朝阳在4月下旬也发出警告,中国互联网领域出现了泡沫。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苏爱文:现在去判断是否会出现泡沫可能为时过早了。中国消费互联网处于上升期,在不断增加新的用户,中国这方面的潜力还在扩大。前段时间,美国资本市场上确实出现了做空中国概念股特别是中国互联网概念股的事情。其实对于美国的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来说,他们这么做(指调查中国概念股财务造假)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他们在去美国上市之前如果准备非常充分,并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标准,他们去美国上市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现在全球对中国企业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兴趣。

  南都:英特尔投资移动互联企业的标准是什么?

  苏爱文:首先我们是非常关注这家公司的管理团队,因为对于这些初创型企业来说,他们成功关键的因素就是其管理团队的素质和管理团队是否具有前瞻性,以及他们对整个公司投入的程度。还有其他的一些标准,包括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型是否可行,另外就是公司是否具有强大的市场机会,他们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是否在市场上处于引领的地位。当然,该公司的技术能力和人力资源状况,也是我们考察的重点之一。

  VC大鳄:英特尔投资

  英特尔投资是英特尔公司下属的战略风险投资部门,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实体之一。英特尔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向创新型科技公司进行资本投资。投资对象包括上市公司,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公司和初创企业。投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软硬件研发类企业,生产型企业和技术服务公司,涉及家庭、企业、移动通信、医疗卫生,互联网设施和应用,半导体设计和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

  自1991年以来,英特尔投资已经向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50多家公司投入近100亿美元,约240家投资组合公司被其它公司收购,另外180家公司在全球多个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英特尔投资1998年开始在中国投资,至今已向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9个城市的近100家中国科技公司投入5亿多美金。其中有的已经上市或被收购。

 


上一条:IT业西迁引爆人才荒 成都转战五城招兵买马
下一条: 社交网络信息过载为何为创业者提供了新的契机(一)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